从“毛皮之乡”到“宠繁之乡”
秦皇岛昌黎打造宠物产业发展新赛道
来源: 长城网  王震军 通讯员 贾一凡
2025-10-13 17:18: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王震军 通讯员 贾一凡

  步入昌黎国际宠物市场,宛如走进一个生机勃勃的萌宠世界。上万只猫、犬争相卖萌,比熊、美卡、马尔济斯、布偶、美短等百余种热门犬、猫品种引人驻足。健康监测智能管家、自动喂食器等前沿科技宠物用品与奶粉、钙等宠物食品竞相亮相。曾经以皮毛产业闻名的昌黎县,凭借传统产业根基和敏锐的市场转型意识,成功实现了从传统毛皮经济向现代宠物全产业链的跨越,正以“宠繁之乡”的新名片,打造宠物产业发展新赛道。

  从传统毛皮到宠物经济华丽转身

  10月12日至13日,在河北·昌黎第二届国际宠物交易大会暨宠物产业产品文化博览会现场,一位年轻主播正通过网络热情洋溢地向网友介绍马尔济斯犬的特点,“看它多可爱,性格温顺,非常适合家庭饲养……”她的直播间吸引了数千网友围观互动。

微信图片_20251013164931_31_951(1)

昌黎国际宠物市场,主播通过网络介绍宠物犬。通讯员 贾一凡 摄

  这场盛会展出宠物犬、猫上万只,近千个展位涵盖宠物医疗、宠物用品、宠物食品、宠物服务等20余类产品,全方位呈现了宠物产业链生态。活动达成活体交易3000余只、宠物用品订单5000万元,意向合作金额突破2亿元,极大地提升了“宠繁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彰显出昌黎县从传统毛皮产业到现代宠物经济的华丽转身,是该县顺应市场变革、主动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

  昌黎县皮毛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40余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集毛皮动物养殖、皮张销售、配套加工、服装服饰展销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享有“中国养貉之乡”“中国毛皮产业化基地”等美誉。全县毛皮动物养殖覆盖17个乡镇区,养殖户达2.8万余户,是全国最大的貉皮生产基地。

  近年来,面对传统裘皮市场需求有所萎缩的新形势,昌黎积极开辟转型新赛道,抢抓宠物产业的发展契机,由传统毛皮加工向宠物经济转型。2023年,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昌黎佳朋集团投资5000万元打造了占地300亩的昌黎国际宠物市场,依托区位优势,广泛联系全国各地宠物产区,形成“养殖+繁育+营销”为一体的经营模式。该市场涵盖宠物活体交易、食品营销、用品供给、健康医疗、美容服务、物流配送等多个领域,带动周边养殖户不断延伸、壮大优种引进、定向繁育和特质服务,形成了宠物(犬类)与毛皮畜产并养同饲的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51013161539_22_951(1)

消费者在昌黎国际宠物市场选购宠物犬。通讯员 贾一凡 摄

  昌黎县以国际宠物市场为平台,周边聚集了养殖、营销、良种繁育、食品供给、专项物流、防疫配套等服务和功能。目前,昌黎县犬类等宠物繁育母体规模约5万只,年宠物活体供给约20万只,辐射京津冀及东北、华南等地区,已成为国内宠物饲养的核心区之一。同时,该县围绕宠物繁育和营销,拥有一批宠物养殖、经纪、网销达人,广泛联系全国各地宠物产区,在引种、扩繁、营销方面发挥着重要力量。

  在建设线下实体市场的同时,该县也高度重视线上渠道拓展。今年6月,该县紧跟数字时代步伐,积极拥抱电商和直播带货等新营销模式,在市场内成立全宠爱宠物产业云商创业基地,利用抖音平台为入驻商户和周边养殖户销售宠物和宠物用品。3个月来,平台营业额达数百万元。

  打造养殖+繁育+营销全产业链条

  10月13日,在昌黎县荒佃庄镇的昌黎国际宠物市场内,“牧宠生物”的营业员手持一款宠物专用奶粉,正向顾客细致讲解,“这款奶粉特别添加了营养成分,对宠物生长发育很有帮助,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幼犬。”货架上,各类宠物专用奶粉、钙片、维生素等营养品琳琅满目,折射出当地宠物健康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这家扎根于市场内的企业,依托市场平台和客流优势,专注研发、生产宠物营养补充剂,年产值已突破千万元大关,成为昌黎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微信图片_20251013164733_29_951(1)

昌黎国际宠物市场内展示的宠物犬。通讯员 贾一凡 摄

  近年来,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昌黎依托宠物繁育和交易基础,致力于宠物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构建宠物经济强县发展格局,不仅赋能了地方经济发展,也为全国宠物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除了传统的活体交易,昌黎县国际宠物市场还深度融合了活体展示与交易、医疗美容、食品用品展销、物流发货、疫病防控等,是一个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平台。市场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了从养殖、繁育到终端营销的闭环运营模式。截至目前,市场内共吸纳企业40余家,合作企业百余家,昌黎县宠物产业产值达3亿元。

  如今,昌黎县宠物产业迅速崛起,“宠繁之乡”作为区域特色产业的标签,已成为昌黎宠物产业的亮丽名片。近年来,昌黎县政府携手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将该品牌建设纳入地方产业建设的重点工作。采取了“宠物经济+”的运作方式,与地方特色产业、文旅产业进行深度捆绑,实施统筹+融合+营销一体化战略,不遗余力地赋予品牌更多内涵。在首届宠博会上,以“宠繁之乡·宠耀风采”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昌黎作为全国领先宠物繁育基地的实力与供给能力,活动达成活体交易5000只、宠物用品订单3000万元,意向合作金额突破1.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昌黎县持续加大科技投入,着力解决宠物繁育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据了解,该县正与吉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谋划实施产业学院计划、设立博士工作站、建立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并通过短视频、直播带货、网红培育等路径,扩大营销半径,进一步彰显品牌品质。

  昌黎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禀赋,也为宠物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地形成的粮食、葡萄酒、皮毛+宠物、海产等龙型产业,为宠物食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农产品加工能力和科技水平,为宠物食品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为推进宠物食品格局奠定了基础。随着宠繁之乡建设与发展的深入推进,昌黎宠物食品生产孕育的丰厚潜力,正为当地宠物食品行业开辟出大有可为的发展空间。

  富民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昌黎县蓬勃发展的宠物产业中,众多传统养殖户正经历着从皮毛经济到宠物经济的幸福转型。一位有着十多年动物养殖经验的农户表示,“现在很多家庭都养宠物,宠物行业潜力巨大。我家养了上千只母犬,去年售出的宠物犬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收益,确实比以前单纯做毛皮养殖强多了。”这番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昌黎县众多养殖户的共同心声。

  昌黎县有着雄厚的养殖基础,随着国际宠物市场的运营,这个传统养殖强县为皮毛养殖户提供了全新的转型方向和增收渠道。如今,昌黎县宠物繁育产业不仅吸引了规模化企业入驻,也带动了众多散户参与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联农带农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宠物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和周边群众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了许多农户增收致富。

微信图片_20251013161543_26_951(1)

消费者在昌黎国际宠物市场选购宠物犬。通讯员 贾一凡 摄

  宠物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的“情感经济”增长点,在昌黎县展现出强大的带动效应。近年来,当地宠物繁育供给、食品用品、医疗服务等全产业链建设增长迅猛,已成为消费领域的新生板块。随着一批产业代表性项目落地,产业赋能能力日趋提升,宠物产业正成为昌黎县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昌黎县立足传统特色畜产优势,广大产业人积极从皮毛产业转向宠物经济,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昌黎宠物产业通过“养殖+繁育+营销”模式,品牌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宠爱、嘉英犬舍等近40家品牌企业的兴起,使昌黎产业建设活力显著提升,产业质量也随之提高。目前,昌黎县正围绕宠物活体供给,建设现代化宠物繁育示范基地,并计划建设国际标准的SPF(无特定病原)级犬舍,引进世界名犬名猫种源。与此同时,与科研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繁育实验基地,开展基因测序、遗传病筛查,以及搭建全县统一的宠物身份标识与溯源管理平台,确保每一只出自昌黎的宠物来源可查、健康可控,这些都已成为昌黎宠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谈到昌黎县宠物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昌黎县宠物协会会长蒋鹏介绍,下一步,昌黎县将继续注重品牌培育和高端品种繁育,做大做响昌黎宠物产业品牌,紧盯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依托县内产业进一步延伸宠物经济产业链,发展品种繁育、宠物食品、宠物服装、宠物用品、宠物医院、宠物培训等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宠物+旅游”“宠物+产业”融合,打造宠物园、文化园特色业态。“宠物行业目前还是一片蓝海,潜力无限,我们希望,在自身做好宠物行业转型的同时,引导全县乃至周边地区做好宠物产业转型,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如今,一场由传统毛皮产业向宠物经济转型升级的“二次创业”已在昌黎县蓬勃展开,“中国毛皮产业化基地”正向着北方最大宠物产业集散地大步迈进。

关键词
宠物产业 昌黎县
责任编辑:王震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