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里,即将成熟的板栗挂满枝头。王震军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王震军 李琦)“根据现场实测的结果,单株产量10到12公斤,折合亩产450到500公斤。”9月18日,秦皇岛抚宁区抚宁镇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板栗产量实测现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张俊佩郑重公布。
金秋九月,正是板栗成熟的季节,位于燕山脚下的秦皇岛市又传来丰收的好消息。
专家在示范基地现场测产。王震军 摄
据了解,今年,秦皇岛市板栗产量将继续保持高位。但和别处的丰产场景不同,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的丰收更具科技含量。
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板栗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河北八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智慧板栗基地。2024年以来,基地内200多亩板栗试验园采用国内首个“板栗智能水肥控制系统”,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专家在示范基地现场测产。王震军 摄
这套智能系统由主泵、管道和应用模块组成,是在滴灌技术、地埋渗灌技术、树木输液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新水肥精准管理技术。它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由主机、控制系统、自适应减压模块、防堵塞微渗模块、自适应给水模块组成的智能水肥控制系统,实现了对板栗种植过程中水、肥的精准控制,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能使上百亩板栗树的水肥供应实现远程精准控制,并且通过手机终端就可看到果树所需和实际吸收的水肥用量。
示范基地使用的“板栗智能水肥控制系统”。王震军 摄
在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一棵棵板栗树枝繁叶茂,与另一侧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的板栗树相比,无论是树形还是结果率都有明显的优势。这个基地就建在板栗种植户黄全书的板栗园里,69岁的黄全书正通过手机了解板栗树的生长状态,“这套系统很省事,因为水肥一体化,程序设定好之后不用管,缺肥缺水都自动报警,用手机直接控制就行了。”
专家在板栗园考察使用中的“板栗智能水肥控制系统”。王震军 摄
板栗是燕山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面临单产不高、价格波动等诸多挑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板栗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政教授告诉记者,“当地板栗亩产在200斤左右。采用智能水肥系统之后,取得亩产1000斤板栗的高产纪录,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同时,这套系统可以根据板栗生长需求精准供水、供肥,还节省水肥管理用工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板栗产业面临的单产低、用工多、效益低等突出问题。”
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里,成熟的板栗“撑开”栗篷。王震军 摄
目前,这套“板栗智能水肥控制系统”已经在秦皇岛市抚宁区等地取得成功的试验和增产数据,今后将陆续在河北、北京、山东、新疆等地推广应用,还可广泛应用于苹果、梨、桃、葡萄以及蔬菜、玉米、小麦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