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十四五”科技创新结硕果 新质生产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来源: 长城网  郭政
2025-11-18 17:49:55
分享:

  秦皇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现场。郭政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11月18日讯(郭政)今天上午,秦皇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秦皇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实施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效。

  “十四五”期间,秦皇岛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从衣食住行的科技赋能,到大国重器的硬核突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成立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专班,印发了《秦皇岛市2024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遴选出36个新质生产力优势项目,涵盖生命健康、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5个产业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的行业领军者。哈电重装公司制造的HA级重型燃气轮机下线,成为国内首台(套)重型燃气轮机。世界最大吨位运架一体式架桥机在天业通联公司下线。中油宝世顺公司“18.3米螺旋、直缝双工艺新能源焊管生产线”投产,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焊管领域空白。山船重工建造的11.5万吨原油轮6号船命名交付,成为我省建造的最大吨位原油轮。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夯实创新发展根基。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55.36亿元,较2020年增长126%;研发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1.45%提升至2.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主体地位稳固,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为47.12亿元,占全市研发经费的比重达85%,成为拉动全市研发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自2022年以来,秦皇岛市研发投入强度连续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壮大创新主体力量。截至2024年,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0家,较2020年增长42%;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935家,较2020年增长540%;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191家,较2020年增长31%;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达到4家,实现了翻倍增长。

  攻坚核心技术瓶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今年累计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442个,获得专项资金1.04亿元。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支持滨沅国科、中秦智能等企业开展垂直大模型开发应用,扎实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提升平台能级质效。2024年,全市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增至3家,较2020年增长50%;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103家,较2020年增长39%;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81家,较2020年增长43%。覆盖了全市十大特色主导产业。

  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打通成果转化链条。累计组织政校银企对接会近30场次,发布科技成果4000多项,现场签约合作项目160余项。连续两年举办国家级成果路演对接活动,特别是2023年成功承办科技部“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生命健康专场活动,向全国发布53项优质成果,6个项目现场成功签约。累计选派22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帮助“小巨人”企业攻关关键技术96项、转化科技成果72项、搭建技术创新平台32个。

  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厚植创新创业沃土。2024年,全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达918户,较2020年增长146%;加计扣除金额达30.25亿元,较2020年增长150%。建立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组建总规模2亿元的生命健康创业投资基金,与平安财险公司联合推出科研项目研发费用损失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险等科技保险产品。

  增强县域创新能力,筑牢产业发展支撑。围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建立6个科技特派员工作室、86个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累计选派1016名科技特派员入企入村帮扶。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全市7个县区,从2020年的3个B类、4个C类,提升至2024年的2个A类、3个B类、2个C类,县域科技创新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关键词
增长,科技创新,秦皇岛市,新动能,硕果
责任编辑:郭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