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常态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
来源: 长城网  
2025-08-22 16:24:00
分享:

  发布会现场。

  8月22日,秦皇岛市委宣传部、秦皇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秦皇岛市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常态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全程实录如下。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外宣科科长刘海滨: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秦皇岛市校外教育培训治理常态化工作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共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委员、秦皇岛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军,秦皇岛市教育局校外培训监管科科长胡平,秦皇岛市教育局校外培训监管科科员张晶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有请市教育局副局长韩军介绍我市校外教育培训监管总体情况。

  中共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委员、秦皇岛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军: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注支持。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市教育局高度重视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部署持续深化校外教育培训综合治理,进一步聚焦完善“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实施常态化监管,切实维护好家长、学生权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强源头预防做好教育引导。注重学校对学生及家长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通过公众号、网站、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积极宣传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理念,理性选择校外培训增强学生及家长防范校外培训风险意识。

  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构建“属地负责、动态监管、部门协同、共治共管”模式,全面落实网格化巡查治理,充分发挥“双减”信息员、监督员及相关协调机制作用,严格按照各项管理要求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日常监管,对全校外培训机构全覆盖巡查检查,在寒暑假及重点时间段(周末、节假日)会同公安、市场、消防等部门联合明查+暗访执法,实现常态化线上、线下监管巡查,始终坚持力度不减,标本兼治,对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违规学科培训等重点打击震慑,规范办学行为。持续在全市开展“监管护苗”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重点对机构资金监管、超范围经营、捆绑销售、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场所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逐一排查;综合整治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恶意涨价、“退费难”等问题,营造高压态势切实维护好家长、学生权益。

  三是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信访、电话热线、网络平台等群众投诉举报线索,积极拓展线索来源渠道。通过秦皇岛教育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公开举报电话、电子邮箱以及“违规培训随手拍”小程序二维码,充分发挥各级举报小程序的作用。将举报方式广泛转发至所有学生及家长,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举报途径尽人皆知,切实提升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便利性。同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及时核查、快速处置,并做好处理结果的反馈工作,形成闭环管理。其中,抚宁区专门开发了“在职教师违规培训举报小程序”,进一步提高了举报便捷性和办理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监督成效。

  四是推动网络平台监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市教育局将着重推进“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以下简称“全国监管平台”)应用工作,将其作为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治理效能的首要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协同治理,全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由原有的834所压减至目前的541所,累计关闭、注销或停业整顿机构283所,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现有合规运营的541所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纳入全国监管平台,实现机构信息、师资队伍、培训材料、场地安全、资金流向等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可追溯、可核查。在平台应用方面,我市大力推进机构端和家长端APP使用,指导家长通过“培训机构家长端APP”实现在线选课、缴费、消课、退费等全流程操作。截至目前,已有500余家培训机构全面实现平台化运营管理,并开通“先学后付”收费模式,有效防范“退费难”“卷款跑路”等风险,切实保障学生家长的合法权益和培训资金安全。在科技类、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规范管理方面,我市持续加强准入审核、过程监管和动态年检,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但与此同时,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如以“一对一”“众筹私教”“家庭托管”“居民楼”“宾馆酒店”等隐蔽形式开展的违规学科培训,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存在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等问题,给治理工作带来挑战。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持续深化校外教育培训专项治理,巩固治理成果,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健全网格化治理体系。高位推动建立县(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巡查机制,压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巡查和动态监管,提升问题发现能力。

  二是强化协同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广泛普及合规培训渠道和风险防范知识,引导广大家长自觉抵制违规培训,主动使用全国监管平台家长端APP进行选课缴费。

  三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通过教育官网、微信公众号、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及“违规培训随手拍”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全面公开举报途径,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

  四是持续推进平台深度应用。督促所有合规培训机构全面使用全国监管平台,力争年底前实现全部机构开通“先学后付”收费模式,切实保障培训消费安全,提升监管智能化、规范化水平。

  五是加大执法查处力度。联合市场监管、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对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坚持露头就打、严查重处,坚决防止学科类培训反弹变异。

  秦皇岛市教育局将持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校外教育培训治理走深走实,努力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的校外培训环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校外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外宣科科长刘海滨:

  感谢韩军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1.记者:近些年,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社会关注度高,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校外机构得到很好的治理和规范,请问市教育局在监管治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发展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秦皇岛市教育局校外培训监管科科长胡平: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备受社会关注。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校外培训行业从“培训乱象”“野蛮生长”逐步走向规范发展,重构了良好的校外教育生态。市教育局在综合治理校外机构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一是组建成立校外培训监管科专职负责监管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制定“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方案”,并督导县区成立相应部门,配齐、配足监管人员和执法器材。二是构建“属地负责、动态监管、部门协同、共治共管”常态化监管模式,全面落实网格化巡查治理,对市面所有面对中小学生培训的校外非学科机构进行备案登记,纳入全国平台统一监管。三是建立由公安、市场、应急、审批等多部门组成的“双减”专门协调工作机制,实施联合执法检查,对违规运营、虚假宣传、手续不全、恶意关门闭店漠视群众利益的校外机构重点打击、坚决关停,校外培训机构由“双减”前的834家降为目前的541家,压减率35%。四是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社会监督,利用秦皇岛教育微信公众号、网站位置公开举报电话、邮箱和“违规培训随手拍小程序APP”二维码,同时在校外机构显著位置张贴公示,让举报方式尽人皆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举报的积极性,取得良好效果。五是注重宣传引导营造氛围,通过向学校、社会发布公开信、校外培训机构负面清单、签订承诺书等方式,引导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理性看待孩子成长,不盲从报班,并自觉抵制和主动举报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违规校外培训机构和培训行为。

  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使其成为学生教育的有益补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市教育局将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创新工作机制,持续深化巩固校外培训治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2.记者:当前,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上有些家长对学科类培训还是有需求的,请问市教育局关于学科类培训政策上是如何规定的?谢谢。

  秦皇岛市教育局校外培训监管科科员张晶: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实施后,全国范围内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含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前儿童及普通高中学生)的申请。我市原有的学科类机构已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只允许开展非学科类培训。目前,河北省范围内无论是机构还是学生参与学科培训均视为违规,无证擅自开课属违法行为,将依据《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予以取缔并处罚。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也作出强制规定: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 3个月或60课时,总额不超过5000元。必须通过 “校外培训家长端APP” 缴费,资金直达监管账户,实现“一课一消”,拒绝微信或支付宝私账转账,避免机构卷款跑路。借此机会也建议家长慎重选报培训课程:不让孩子参加以“咨询”“文化传播”“一对一”“一对多”“住家教师”“家政服务”等隐形变异式违规开展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或在存在消防、场所、师资、预收退费等安全隐患的无资质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3.记者:国家为保障家长和学生权益,在校外培训机构开通了“先学后付”模式,请问市教育局校外培训“先学后付”模式具体如何操作的?有哪些保障措施?谢谢。

  秦皇岛市教育局校外培训监管科科员张晶:

  “先学后付”模式于2024年在全市校外机构进行试点推行,简单讲就是“先培训后缴费”,是一种旨在保障学生或家长资金安全、提升服务质量的创新型消费模式,其核心在于将传统“预付全款”转变为“按服务进度分阶段支付”,并通过技术手段与制度设计防范资金风险,受到家长普遍欢迎,收到良好社会效果。目前,全市合规运营的校外机构“先学后付”开通率为95%。

  具体操作流程:家长通过官方平台(如支付宝)开通个人监管账户,绑定银行卡后选择课程。学费锁定在账户中,未上课时不划拨给机构。每节课结束后,家长确认课程质量,系统自动从监管账户支付单节课时费。期间,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时段,家长按课付费避免“捆绑销售”,若对课程不满,可拒绝支付并由机构承担损失,降低家长资金风险。主要就是促进行业规范,推动机构从“重营销”转向“重服务”,如从2024年底实施以来退费纠纷现象显著减少。

  保障措施:一是资金监管。学费存入学员个人银行二类账户或第三方监管账户,通过银行存管或冻结,机构无法直接挪用。二是分阶段划拨。校外培训则按课节支付,校外培训通过平台确认消课,确保服务真实完成,降低资金集中风险。三是平台透明化。提供合同查询、学时记录、资金流向追溯功能,家长或学生可随时监督。四是无理由退费。学生或家长可单方面发起退费申请,平台设置自动解约功能。五是评价与投诉。服务完成后需评价,差评可能影响机构信用评级或资金划拨,倒逼服务质量提升。六是行业干预。出现纠纷时,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平台直接介入“退费纠纷干预功能”。七是信用准入,校外培训要求家长信用分达标,违约记录影响后续使用,培训机构若违规将被限制招生资格。

  总之“先学后付”模式通过“资金冻结+分阶段支付+信用约束”的组合措施,实现服务与支付的动态平衡,结合智能化监管手段保障各方权益。

  秦皇岛市委宣传部外宣科科长刘海滨:

  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也再一次向位发布人致以衷心的感谢。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关键词
发布会 实录 教育 校外
责任编辑:杨利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