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余香的精神盛宴——简述河北作家王凤翔先生的文学创作
来源: 长城网  李宏宾
2024-03-25 10:58:00

在读完王凤翔先生赠给我的再版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之后,使我联想到王先生不仅取得了鸿篇大作的优异成绩,在部队时,他也经常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短篇文章。由于工作的需要,他从部队转业到秦皇岛市,先后任《秦皇岛日报》副总编,秦皇岛市文化局副局长,河北省秦皇岛教育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多年来,王凤翔先生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笔耕,尤其是退休之后,更加勤奋地创作。从他作品的数量与质量取得的成绩看,他是一位出色的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在王先生的笔尖下流淌出令人瞩目的文学作品,斐然可观。如报告文学《老兵与树》《穿过冬天的走廊》;大型话剧《开战之前》《不能放弃她》;大型评剧《真情在人间》;军事题材长篇小说《血染雄关》,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赵飞燕(上下部)》《从歌女到太后——赵姬》《张之洞》;长篇纪实文学《天磨铁汉(上中下)》《天下民生》……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给读者留有余香的艺术魅力,更是奉献给新时代的文化盛宴。

现在是人心浮躁,流行文学暴涨的时期。在文学界有些地位高贵的人没有高质量的作品,俸禄丰厚却没有业绩,工作环境舒适却缺乏专业技能……其中也有人,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人经常忙着参加文化活动或文学讲座传授创作经验。而王凤翔先生坚持用传统的艺术方法与技巧创作,他的作品也得到了读者们的青睐。在成绩面前,他很低调。这种低调的姿态,充分地表明了他精力集中,抓紧时间搞创作。所以,在热闹的场合找不到他的身影。他深知文学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让读者去感悟作品的意义,不需要作家更多地诠释作品的内容。有人说阳光公平地给人温暖,但地域的差别,人们感觉阳光的热度是不一样的。而时间是最公平,不论职务、职称,也不论天南地北的环境,人们都公平地拥有每天的24小时。怎样支配24小时的时间,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无病呻吟地消磨时间和抓紧时间实现人生目标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记得王凤翔先生,在创作长篇纪实文学《天磨铁汉》过程中,从他的创作室里用手推车往外拉运空方便面盒……这种场景,令人感动。有时,我和文友开玩笑说王先生多年来习惯执笔创作。而我们不用构思情节,也不用想人物对话,又不用琢磨心理描写和插叙……只是把王先生出版的作品誊写一遍,也要按年来计算时间。我想,如果王凤翔先生是作协的驻会作家,他作品的数量会更多,艺术表现也能更精彩。在文学道路上,王先生付出了艰辛地劳动,也克服了很多困难,才获得了斐然成绩,真是惹人喜爱,令人心疼。这种低调姿态,应该是聪明之举,也是人生的大智慧与境界。

近年来,免费出书是比较难的事情,免费再版应该是更难的事情。而王凤翔先生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0年后,竟意料之外地被中国文史出版社再版。这则喜讯来得很突然,使王凤翔先生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其实《张之洞》再版过程很简单,有一位中国文史出版社的责编梁玉梅,她和王凤翔先生素不相识。但梁玉梅在北京看了小说《张之洞》之后,便向社领导请示决定,再版《张之洞》。于是,梁玉梅主动打电话联系。她先是联系王凤翔先生退休前的单位,又通过退休前单位提供的信息,不怕麻烦地从北京一次次打电话联系,最终和王先生联系上了。这件事促成《张之洞》再版的原因,我觉得首先是小说《张之洞》这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感动了责编。再是责编深厚的知识功底,颇强的编辑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使既有现实意义,也对将来有意义的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再版。这也证明了王凤翔先生的文学作品是高质量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认真仔细拜读、学习王先生的作品之后,曾写过“无声之笔传惊雷——读王凤翔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之洞》”和“抒写美好的民生梦——浅谈王凤翔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天下民生》的艺术特色”的短评。小说《张之洞》的再版,使我深深地感到再版的文学作品应该是优秀的作品。但他从没有拿自己的作品去参评各种文学奖项,这种有意识地把得奖机会让给年轻的作家是难能可贵的。他低调做人与世无争的美德,像水一样滋润着万物,甘于停留最低处。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圣贤老子就是低调做人的典范。老子给世人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之后,他骑着青牛不知去向。这部《道德经》被西方人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思想史、哲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西方《道德经》和《圣经》是并驾齐驱的哲学经典。而《道德经》的传世和影响,不是靠老子的宣传,应该是作品自身彰显出的光泽与价值。王凤翔先生笃志好学,孜孜不倦地创作,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遵循圣贤低调做人的告诫,在文学界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风度与不卑不亢的姿态,彰显出一种人生的美德。他把人生耕耘出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读者,奉献给社会。

关键词
王凤翔,秦皇岛
责任编辑:杨利光
TOP